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母亲就是这样想尽办法,开动脑筋,琢磨吃出花样来。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真是难为母亲了,做娘的真不容易啊!但是乐观和笑容总是在母亲的脸上挂着,我从来没有看出过她悲观和发愁,总是对生活充满着信心,无论多么困难,也没有被困难吓倒,总是想办法战胜生活中的艰难,一步一个脚印,一天一天就这样地度过,从来没有过任何的怨言。母亲就像那榆皮面那样有韧性,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生活态度。
北方的农村,特别是靠近山区的地方,榆树是很多的,榆树的繁殖和生长力很强,每年榆钱落后,等于榆树的种子都落地Baidu Nhomakorabea很容易长出小榆树来,甚至遍地都是。老家的院子里,房前屋后,墙根底下到处都是;如果不经常清除,那么满院子就是榆树林了。
院子里的榆树虽然不算少,但总不能kaiyun网站把长大的榆树都剥了皮吧,只有成材的榆树才能收获不少的树皮,但毕竟有限啊!于是母亲总是吩咐哥哥和我,什么时候到山上就刨一些榆树根来,在家里晾晒干了,然后就用碾子磨成面。磨一回榆树皮,碾子上都变成红色的了,打起来很费劲,清理干净不容易,每次磨完榆树皮,要认真地清扫碾盘,再磨其他的东西才不会成为红色的。所以加入了榆皮面的玉米面、白薯面等包出的饺子、烙出的饼和擀出来的面条也是发红的,因为榆树皮和根都是红色的。但不管怎么说,能够吃到饺子和烙饼,这就是粗粮细作,也是没有办法的事,毕竟白面是很稀罕的东西。
【导读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母亲就是这样想尽办法,开动脑筋,琢磨吃出花样来。现在想起来,那时候真是难为母亲了,做娘的真不容易啊!但是乐观和笑容总是在母亲的脸上挂着,我从来没有看出过她悲观和发愁。
三十多年没有见过榆皮面了,更不要说吃了。那时候是离不了榆皮面的,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占有重要的位置呢!那可是母亲居家过日子的武器呢!那时什么最重要?最重要的就是一天三顿饭,吃比什么都重要;那时不是讲的吃好,而是吃饱;吃饱了肚子就OK了。
榆树皮是很黏润的,记得小时候把榆树皮从剥下来的,两手都是很黏糊的,沾了满手的黏液,洗也洗不干净,榆树的根部就更粘了。正是因为它的黏润,才使得榆皮面这样有粘性,才能使得玉米面、白薯面和高粱面能够像白面一样有拉力,苦日子也能够过出甜头来,也不缺少生活的欢乐。
榆皮面就是榆树的根或者树皮磨成的面,用它可以粗粮细作,用玉米面,或者白薯面,或者高粱面可以包饺子,烙饼,可以擀面条;如果不加入榆皮面,玉米面、白薯面等就没有拉力,这些面只能蒸窝头了。小时候以至在我成年之前,是经常吃到这些东西的,大米白面很稀少,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;在困难时期,连春节都吃不到白面,三十晚上吃饺子只有吃玉米面的饺子了;玉米面的饺子必须要加入榆皮面的。
如今的农家饭也吃不到这些东西了,大概很多搞农家乐的人不知道这些过去的故事吧,或者是没有那样的生活经历。其实现在想起来,榆皮面还是很有味道的,更有味道的是那乡村日子的单纯与快乐。苦也没觉得有多么苦,都这样过来的,一路走来,却感到很难忘,也很美好。
想起榆皮面,就想起童年的生活,就想起母亲,点点滴滴,一生都不会忘记,铭刻在心间。